《抗癌食物雖九死其猶未悔》
  作者:葉篤義
  出版社:群言出版社 東森房屋2014年7月
  定價:25.00葉篤莊買屋與妻子孫竦,以及女兒葉靚(左)和葉娃(前)攝於1951年。
  葉娃拉著妹妹葉曉的行李,兩人一路談笑,來到北大中關新園的住處。從美國出發,轉道日本,葉曉飛行了二十多個小時,終於在7月30日上午落地北京。在住處樓下,葉娃賣房子向我打招呼。大約一刻鐘之前,我和她的丈夫、歷史學者周錫瑞教授聊起他的新著《葉》,這本書講述了葉家從晚清到民國再到共和國的百年沉浮。同時出版的,還有葉篤莊回憶錄《一片冰心在玉壺》。葉篤莊即是葉娃、葉曉的父親,周的岳父。
  葉家姐妹的這次見面,不像是約會,而只是一場重逢。今日此時,葉娃、周外接式硬碟錫瑞夫婦已踏上歸美行程,葉曉在中國的這段時光則剛剛開始。
  “醜到我心裡了,但還是愛你們”
  葉篤莊這一家,葉曉1952年出生,排行老三,小時候上全托幼兒園。在最初的記憶中,她有過相對優越的生活,但很快,就從農科院一個三室一廳的住所,搬到“一個很小的屋”。在中關新園住處的房間,葉曉用手指在空中划出了一道弧線,向我說明“很小的屋”狹小的程度。
  “家裡就擺一張床,沒有什麼地兒了。”葉曉說。不過,當時物質上的變化,對她並沒有什麼影響,來到一個新環境,倒覺得新鮮好玩。如今,她還記得和姐姐們玩《青春之歌》里的角色扮演游戲。在房間的牆上,掛著跳芭蕾舞的紗裙,她“當時覺得真漂亮”。
  小時候,葉曉不愛出去玩,常在家看書,對《格林童話》、《中國民間故事》等書愛不釋手。看完後,在學校閱讀課上,老師讓葉曉分享其中的故事。
  這是葉篤莊第二次被捕前後的回憶。對於父親的印象,葉曉強調他“鍥而不捨”的精神。當時,她已經知道父親在監獄中努力翻譯寫作的事情。
  在家中,氛圍較愉快,母親孫竦“一開始不會做飯,擀出的麵條像小指頭那麼粗,又短,我們就笑,但也吃得挺香”。孫竦脾氣很好,從不打罵孩子,喜歡給她們念唐詩,興起還會唱詩,“有時唱杜甫的《兵車行》,唱得很好聽,唱完再給我解釋”。那時,有瞭解孫竦年輕時的模樣的朋友,見到她三個女兒,總是露出一副失望的表情道:“太遺憾了,你們不像你媽。”孫竦則對女兒們說:“你們真是醜到我的心裡了,但我還是愛你們愛得不行。”
  堂兄堂姐中,葉篤正的女兒葉維明和葉曉年齡相近,在一個學校上學,常在一起玩耍,兩人最為親近。如今,葉維明從事軟件行業方面的工作,葉曉仍時常聯繫她。“我們不太談工作方面的事兒。我們還說,退休後可以經常約著一起出去玩玩呢。”葉曉語速飛快,說到“玩玩”二字時,稍稍提高了聲調。
  從下鄉插隊到出國留學、工作
  前段時間,葉曉給朋友講了小時候家中放錢的往事:孫竦把錢放在抽屜里,不上鎖,“小孩都知道錢在那兒,誰用誰去拿,也不會大手大腳,因為都知道就那麼點錢”。朋友聽說,稱之為老子無為思想的運用。如今,葉家人在經濟層面相當謹慎,“很負責任”,葉曉覺得,這多少與家裡放錢、用錢的寬鬆自由有關。
  1968年,葉曉“要求進步”,前往內蒙古下鄉插隊,她主動要求到傳說中最艱苦的農業隊去種地——第一年,用牛種地,第二年,引進了拖拉機,“我們變成了拖拉機隊”。在勞作中,知青們建立了深厚的友誼。七夕過後,8月3日,葉曉將和同去插隊的朋友,一起前往內蒙古,回到下鄉的地方,“去玩玩,看看以前的老鄉”。
  繼葉曉之後,葉娃去陝西插隊,“最苦的時候,三個月沒有見過一滴油”;大姐葉靚去張家口一個部隊農場“接受再教育”。
  下鄉結束,葉曉到北京電視機廠工作了一段時間,期間發奮學習英語,因為深情專註而被誤認為“腦子有毛病”。之後,她考托福,1985年赴美國留學,慢慢對經濟研究產生了興趣,一發不可收。
  1994年,葉曉進入世界銀行,時至今日,她仍從事這份工作。葉靚在洛杉磯一家花布設計公司設計花布。葉娃成為一名考古工作者,致力於考古發掘與研究。7月28日中午,我聯繫葉娃時,她剛從陝西一處發掘工地回到北京。
  依靠電子通信聯結家族關係
  和祖輩、父輩一樣,如今的葉氏家族仍然重視教育。“我爸爸的爸爸就很重視教育,努力讓孩子有一個好的學習環境,鼓勵他們學習,這是一個傳統吧。”葉曉說。在她看來,葉家人身上有兩個特點——重視教育、獨立——“兩者相輔相成,有好的教育支持,自然會有獨立的思考、獨立的精神”。
  在美國,三姐妹經常通電話,每年見面少則一兩次,多則三四次。“也會用電子郵件聯繫,但通話比較多。”葉曉說。
  除了葉曉三姐妹,葉篤正三個孩子也在國外,“葉維江在大學教物理,剛退休,葉維建從事計算機軟件工作”。方實長女葉維麗上世紀90年代亦留學美國,現為美國馬薩諸塞州州立大學波士頓分校歷史系教授。
  順應時代洪流,從晚清到民國再到共和國時期,葉家作為一個宗族式的生活集體已經不復存在,家族成員在世界各地散枝開葉,但彼此仍聯繫不斷,偶爾見面很少談具體工作,生活、社會等成為主要話題。
  對於這一點,在《葉》的結尾,葉家女婿周錫瑞寫道:“他們在後毛澤東時期的生活比自己的父母更加多樣化,而且他們的足跡遍佈了中國和全世界的更多地方。但他們仍然是一個大家庭,現在依靠電子通信將彼此聯結在一起,這棵大樹的樹葉和樹枝現在共享一個虛擬空間,而他們的未來還有待書寫。”
  採寫/新京報記者 吳亞順  (原標題:當代葉家 枝與葉共享虛擬空間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ja30jaxyb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